您好!欢迎登录金华殡仪网!传播孝道文化—承接生命礼仪!
热门阅读

福瑞万佳生态殡葬 让灵魂回归自然

2019年01月17日     来源:福瑞万佳     作者:福瑞万佳
电影《非诚勿扰》中有这样的场景:香山死去,骨灰被埋入花盆中,镜头里的植物,郁郁葱葱。如今,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常见。
    今年3月15日,国家民政部等部委联合下发了《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、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提出骨灰格位存放、树葬、海葬等节地安葬比例将逐步达到50%。记者从市区龙山公墓了解到,自2013年起,我市已有131位逝者骨灰融入大海,18位逝者进行了树葬,其他节地安葬模式也已出现。
    近年来,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殡葬改革,在我省的实践中,以海葬、树葬和塔葬、壁葬等为代表的生态殡葬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青睐,成为新的殡葬风尚。生态殡葬也称绿色殡葬,是一种以树代碑、骨灰直接葬入树下或草坪中的新型葬法,具体又可分为树葬、草坪葬、花盆葬、海葬、塔葬、壁葬等形式。推行生态殡葬的主要目的是节约土地等资源,并保护生态环境,进一步引导群众转变观念。
    据国家民政部调查数据显示,随着公众观念的不断更新,未来生态殡葬理念必将取代传统“入土为安”的习俗,生态殡葬会被越来越多民众所接受。
    A.“不如换个方式,给下一代减轻负担”
    3月28日、29日,是金华市民政局即将组织前往舟山集体海葬活动的日子,市区方先生为他的妻子报了名。
    2014年,老方的妻子因病去世。生前,妻子的病情还未恶化时,一家人围坐着看电视,妻子就多次向老方及女儿表示自己如果哪天离世,想让他们将其骨灰撒入大海的意愿。
    当初,妻子这样说时,老方和女儿都表示赞成。在老方眼里,妻子一直是心中有爱、充满正能量的人。身体还健康时,她就常常义务献血,帮助他人。“关于生死,在我们家并没有什么忌讳的,一家人的想法一直都很开明。”
    早在16年前,老方的父亲就坚持身后要树葬,成了金华选择树葬方式的第一人,老人去世后,家人将其骨灰埋在龙山公墓的一棵树下。“虽然如今的树葬方式跟当年不一样,但选择海葬、树葬、壁葬等生态葬法的观念一直影响着我们,我们也十分接受这样生态殡葬的方式。”老方说。
    记得父亲当年提出树葬,是受了北京战友们的影响。“父亲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,当年一起出去的20人,到解放后就剩下3个了,早已出生入死多次的他,将生死看得很淡了。所以听北京的战友们说起树葬,他觉得很有意义,就许下了这样的遗愿。”而父亲的选择,也多少影响了老方这一代人对待身后事的态度。
    更重要的是,老方说:“我们就一个孩子,虽然龙山公墓里埋着我的父亲、母亲、奶奶,但是我们的亲朋好友遍布全国各地,每年忌日,能亲自回来扫墓的人很少,大多是我一个人过去看望已故去的他们。想到将来孩子也要像我这样,觉得太辛苦了,没有太多的意义,倒不如换个方式,给下一代减轻负担。”
    可是,妻子离世后,真的要作出这个决定时,老方和女儿还是有些犹豫了,特别是身边同学朋友劝他们让亲人入土为安好,因此妻子的骨灰一直放在家中,直到这两年,老方想了却妻子遗愿的愿望越来越强烈,最终与女儿商量,报名参加了这次海葬:“我想了想,我老丈人是金华人,丈母娘是温州人,让妻子回到大海,也算是回到半个故乡,了却了她的心愿。”
    B.“有心祭奠,在哪里不可以”
    这一次的集体海葬,倪先生是为姐姐报名。虽然姐姐生病有几年了,但是一家人依然难以接受她就这样离开了人世。如今,说到姐姐,一家人还是饱含无法言说的痛。
    关于姐姐去世后何处安放的问题,倪先生和父母争执了很久。海葬是父母先提出来的,却让他一时难以接受。倪先生说:“我总觉得,有个地方安放姐姐的骨灰,至少想念她的时候可以去看望一下。”
    可是这对父母来说太残酷了。白发人送黑发人本就是一种伤痛,而每一年的忌日、清明、冬至等日子,去一次墓地,对父母来说都是一次难以平复的心痛。“对父母来说,他们的心理负担太重了。后来我也想明白了,有心祭奠,在哪里不可以,逝者已逝,活着的人还要继续生活啊。”倪先生说。
    C.我的父亲和哥哥都选择了海葬
    2015年,来自宁波、金华的160余名市民来到舟山莲花洋海域,把34名已故亲友的骨灰与花瓣撒入大海,陪伴亲人走完了最后一段旅程。这是浙江省首次联合海葬活动,逝者中年纪最大的是一位96岁的老先生。
    这位老先生的女儿许女士告诉记者,父亲走时没有痛苦,很安详,家人依照他的遗愿将骨灰撒向大海,他这一生让家里人都觉得圆满了。许女士说,父亲活着时就很开心,也很开明。因为身体一直很好,即使90岁以后还照常一日三餐,光早饭就可以吃两个包子、一碗粥。他总说,自己死后要捐献遗体,后来听说年纪太大了,捐献遗体恐怕不合适,就常常对子女们说,死后要把他的骨灰撒向婺江。
    起初听父亲这么说时,许女士并不接受。那时,父亲常在他们子女面前念叨:“生前,你们已经这么孝顺我了,我死后,不用你们这么麻烦。何况,买墓地还那么费钱。海葬多好,既生态,又有意义。”
    2015年的清明节前,许女士兄弟姐妹6人一起去舟山为父亲送行。2016年,许女士的三哥不幸罹患癌症去世,依照当年的约定,许女士也替哥哥报名参加海葬。“在送别父亲的那一刻,让我们体会了从大自然来、回到大自然的真谛,人这一生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嘛。”所以送别父亲回来后,兄弟姐妹六人聚在一起时就约定,以后也要像父亲一样选择海葬。“更何况我们这一代,大多就一个孩子,忙于家庭、忙于工作,不想日后给他们添那么多麻烦。”许女士说。如今政府还特别在龙山公墓内建立了“海葬纪念园”,为海葬者家属提供了一个悼念祭扫亲人的专属地点,想念亲人的时候可以去看看。   
    专家观点
    未来殡葬形式
    将会多样化
    如今,殡葬形式已经有了诸多选择。
    除了传统墓葬之外,树葬、草藏、海葬、塔葬、壁葬等生态殡葬形式正在成为一种新兴的风尚,并受到一些时尚、开明人群追捧,不少人到中年的医生、大学教授和思想开明、认知新潮的市民欣然为自己预订了生态殡葬,他们觉得生前妥善安排好身后事,不但可以减轻子女的负担,更可以感受到完美安排自己人生的圆满。与此同时,面对千年的传统习俗和观念,相当部分民众对于殡葬改革的认知还有一个缓冲期。
    目前,虽然我市市民选择生态殡葬的比例明显增加,但也有一些市民对此怀有“抵触”心理。国人向来看重身后事,殡葬观念根深蒂固,许多人认为“入土为安”才是对逝者最崇高的尊敬,讲风水、论排场的厚葬风俗仍然没有彻底打破,这就导致许多人把生态殡葬与“薄葬”画上等号,惧怕由此担上“不孝”之名。
    然而,古语云:厚养薄葬方为孝,让老年人在生前得到更多的关心、更多的物质保障,才是真正的孝顺。国人忌谈生死,不少人对身后事避而不谈,结果导致处置身后事时家人乱成一锅粥,甚至引发家庭矛盾。其实,生死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,人们应该学会怎么去面对、去规划,而不应该回避,就像安全知识、环保知识一样,生死观教育也应加强。
    殡葬改革利国利民,引导着传统厚葬观念向厚养薄葬转变。民政系统人士认为,推广生态葬可以通过三种途径逐步实施,一是墓位空间化,通过塔葬、壁葬等实行空间叠葬,提高容积率;二是墓位深埋化,通过树葬、草葬的形式使地面不留永久性建筑;三是骨灰生态化,通过海葬、骨灰降解等形式使骨灰融入大自然。这三种途径根据百姓接受程度不同逐步实施。
   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,生态殡葬取代传统殡葬将成为必然。殡葬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,随着与社会主流文化的不断融合,未来殡葬形式将会越来越多样,纪念、祭扫形式也会随之丰富、多样。


上一篇:治丧协调

下一篇:福瑞万佳”打造浙中殡仪服务首席品牌

地址:金华市婺城区江南双龙南街879号总部地址:金华市李渔路1103号宝莲广场A座22楼

浙江福瑞万佳礼仪服务公司-金华殡仪服务中心服务好公司

浙ICP备16034191号 版权所有 浙江福瑞万佳礼仪服务公司-金华殡仪服务中心服务好公司